搜吧 - 智能搜索
  • 清代科举考试考场模拟场景。 视觉中国供图 法评历代奇案 透过此案,可以看出《大清律例》在惩治科举舞弊行为方面的严厉与灵活 □ 何能高 咸丰八年(1858年),在北京贡院举行的顺天府乡试中,传出的戏子中举传闻竟引发了一起惊天大案。此案不仅一波三折,令朝中大臣十分惊异,更让咸丰皇帝在震怒之后“不禁垂泪”,忍痛...
  • 一文讲清清代科举制度:哪些人能考,考上之后工资多少?|国子监|科举|科...

    古往今来,从政都是无数学子心向往之的理想职业。在清代,读书人想要从政,除了荐举和世袭等方式,更多的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政坛。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,从隋朝开创到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终结,持续了一千多年。到清代时,科举制度发展已经达到鼎盛。

  • 清代无论监生还是贡生,抵达国子监报到后,均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分级考试,通过考试的则有资格进行“补班”。这里的“班”是指国子监的内班和外班。清代道光年间内班定额为一百三十名,外班则为一百二十名。这些通过考试的学生必须要等候内、外班有学生毕业,才能够依照顺序进行“补班”。
  • 贡院记忆藏深巷 赓续文脉数百年 - 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

    广东贡院始建于南宋,是古时科举考试乡试之地。贡院最初在今小北路洪桥街一带,后毁于战火。清康熙年间,广东贡院在今文明路一带(今广东省中山图书馆、昔日中山大学所在地)重建。清代涌现出一大批两广籍官员人才。 20世纪初,千年科举制被废除,一批新式学校在贡院原址拔地而起。

  • 主考官的工作不仅要确保考试的公正性,还需要面对巨大的外部压力,尤其是那些背景深厚、关系广泛的考生。某些考生可能会试图通过私下行贿、威逼利诱等手段来干扰主考官的判决,因此,主考官需要具备坚定的品德与勇气,能够抵挡外界的干扰,保持公正。品行端正的官员,无论职位高低,都有可能被选为主考官。清朝乾隆年间,和珅和...
  • 孤本“状元卷”:古代学霸如何回答帝王之问?-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政府

    道中华:古代科举制度从什么时候开始,整个过程是怎样的? 朱伯霞: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,因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,故称科举。 科举制开始于隋炀帝大业二年(606年),至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宣布废止,历经1300年之久。 ▲明清科举考试系统。(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) ...

  • 今有高考,古有科举。现代考生参加完高考,倘若被某所高校录取,会有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。古代呢?古代考生参加完科举考试,假如中了秀才、举人或者进士,也会有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吗? 答案是:有时候有,有时候没有;有时候寄,有时候不寄。 清代状元张骞的喜报 ...
  • 【清代殿试】 殿试制度始于唐代武则天(690--715年)时,清因循前代成例。考试时间,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始定于每年四月二十一日,后成定制。 殿试地点,原在天安门外,后在太和殿,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始定于保和殿。因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,故不设考官,只设读卷官。由皇帝亲简大学士2人、部院大臣6人充任。殿试只...
  • 古代没有高考,一起聊聊古代选拔人才的科举历史

    朝考二等第五名的好成绩,因此被授予教职的官职 后来,清朝模仿明朝制度举办科举,并最终成为清朝官员任用法的核心。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,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,暴露出种种弊端。19世纪80年代后,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,科举制度发生改变。

  • 清代科举考试如何张榜录取 今年高考分数已经公布,接下来学子们就将填报志愿等待录取了。每当这个时候,高校录取便成为热门话题,金榜题名成为孩子和家长们最热切的盼望。那么,常被人们与高考类比的古代科举制是如何张榜录取的呢?咱们拿清代科举张榜来说一下。